小尹

百坡百年情节人物之——选拔为何“变态”,吴恙为何“人渣”

上一篇评述里提到百年不认可响箭选拔并坚持要离开的原因,

他当时完全不理解为什么那个地方的选拔训练非要搞出一套不把人当人看,好像纯粹是为了折磨人恶心人贬损人的办法来践踏尊严,打碎理想。(当然我觉得这一套是有一些道理的,尤其是对于特战精兵、精英中的精英来说,是有一定必要的。具体的理由需要另开一篇长评细说)

现在我就来细说一下。(下文严重受到个人体悟的影响,通篇私货,如果读完并不认同,那简直再正常不过。)


再论述理由之前,我想先说明一下我对于部队的印象。

我不太清楚现在的学生军训是个什么情况,就我个人经历而言,印象最深的是高中军训。当时是在帝都郊区某部队驻地,和现在很多专门为院校提供军训服务的基地不同,当时我们是真的与部队同住。男生住宿条件和驻地士兵是一样的(都是平房),条件最好的宿舍腾出来给女生住(楼房),还多出来十几个女生住不下(其中有我)最后住在连队办公楼里临时改出来的两间简易宿舍。吃饭我们和部队用一个食堂,能很直观的看到被操练过的军人一举一动是什么作风。

那次军训是15天大概,印象中我们的教官都是士官。那段时间给我的最深印象,就是“服从命令是军人天职”这几个字。说实话从我有记忆以来,我就没过过这么不动脑子的日子。早上起床号响了就起来洗漱,下楼集合就开始听教官的,训练也好,带队去食堂也好,反正干什么事都有人下命令,自己什么都不用想,这一天服从命令听指挥就完事了,到晚上熄灯号响了就关灯睡觉。第二天还是一样的重复。

一开始我非常的不适应,我是自主性非常强的人,没有体验过不思考对错就直接执行和服从是什么滋味。但后来我不得不承认,一旦习惯了令行禁止,这其实是一种非常节省能量的生活方式:可以不用每天想这想那、只要专注地做好眼前的事情就可以过好这一天,甚至还可以因为认真服从命令而得到表扬。最后几天因为要练习分列式,我作为方队长和教官有一些单独训练的机会,我曾经找机会问他在部队里每时每刻都有命令要服从,会不会觉得烦,没有空间思考自己想要什么之类的。他说部队里就是这样的,不管干什么事都是有要求的,按照要求努力就行了,不用想太多,样样都做到优秀其实也够难了。

所以我觉得普通人有必要摆脱一些对于军旅生活不切实际的幻想和向往。尤其是基层生活,其实是比较枯燥和单调的。过这种生活也不需要太多反思和自省,练好身体素质,学好单兵技能就已经足够充实了。我们会下意识的认为这个群体很特殊,他们有家国情怀,他们的职责就是保家卫国。这倒没有什么不对,但我认为,这其中只有非常少的一部分人,可以在长时间日复一日的操练中,依然保持有自己的理想,并且能够找到把理想和日常言行串联在一起的逻辑线,可以在每一天的真实生活中,找到价值和意义感。


然后说回到特战。特战需要什么样的人?人形兵器吗?对!但不能只是人形兵器。当工具强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掌握工具的人就格外重要。他看重什么,他可以放弃什么不可以放弃什么,能让他拼尽全力去维护的东西又是什么。当他面临巨大的困难时,他为什么不放弃,他凭什么才能不放弃。我觉得特战的选拔,主要是在选拔这一层面的东西。

并不是说身体素质不重要,但是,只要没有特别的先天生理上的限制,身体素质是可以不断练习不断提高的,知识是可以学的,可意志层面价值观层面的品质,比如使命感,比如忠诚,比如热血,比如勇气,这些东西是没有办法靠练习然后“学”会的。可恰恰是这些难以“学”会的东西,才是特战队伍最需要也最看重的东西。

那么要怎么办?好在这些特质虽然“学”不会,但其实他们在我们大部分人身上都有种子,被埋在不同深浅的地方,有的人是发芽早,有的人是土壤好。特战选拔的目的,其实是要找到带着这些珍贵种子的人,然后努力让他们尽快的茁壮成长起来。努力的去找到他们心中甚至可能自己也未必能够意识到的“星星之火”,小心地呵护,适时地挡风,恰到好处地添柴,让他们“燎原”。

这个比喻听起来足够温柔,但实际操作起来一定是很严苛也很残酷的。拿“勇气”举例,要如何去挖掘、磨练、并培育一个人的勇气呢?其实是不断地把这个人放到一个需要使用勇气才能够成功的决策前,让他不断地使用勇气冲过一道道难关(譬如云梯、速降、跳伞),让他体会到,在勇气和恐惧面前,他可以选择勇气;他勇气;而当他选择了勇气的时候他赢。底气就是这样一点一点攒起来的,这些品质也是这样一点点地磨砺出来。成功的经验也非常重要,这会让他在下一次面临抉择的时候,对于自己的选择有信心。从这个角度来说,为了不断的制造这样的抉择,选拔条件的艰苦和困难是一定的。


但训练已经这么艰苦了,为什么还要搞恶心人那一套,这涉及到一些自主性(or主体性)的问题。军旅生活中绝大多数情况是没有什么道理而言的,一是一,二是二,说一不二。被子就是要叠成方块,吃饭之前就是要先唱歌。想问“为什么?”哪有那么多为什么,服从命令听指挥,不该问的不要问。部队里面不服从命令的人是有苦头吃的,久而久之,根本不会去想,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但是特战是不一样的,小分队/单兵作战是常态,所面临的又常常是极端环境,太容易生出“我在干嘛我为什么要干这个”的念头了,真出个临阵脱逃的事情找都没地方找去。所以特战队员需要非常强烈和清晰的信念:“这是我选择的职业,是我选择的生活,不管发生什么,我都会坚持到底。”这就是主体性的体现。而这种主体性,是在常规部队生活中少有机会加以甄别和锻炼的。在特战的选拔中,正是由于表面上随时可以退出,那个充满诱惑的救护车时刻都在,所以当真的逼到极限的时候,那种我要不要就此放弃,要不要再坚持一下的犹豫是触手可及的。(但在新兵连和常规部队通常你根本没有退路,想不整理内务?没门儿。)

那些所谓的不把人当人看,好像纯粹是为了折磨人恶心人贬损人的办法,根本不是冲着尊严和理想去的。那些办法只是不断在放大拉近那种犹豫,不断给受训士兵们增加扪心自问“我要不要继续下去,我为什么要继续下去”的机会。特战最终会选择这样一群人:“我知道难,但我选择迎难而上,我有能力迎难而上”。我自己一贯的观点是:那些最坚韧的信念并不是一些可以灌输或者可以教会的东西,是通过一个个真实生活的岔路口、不断叩问不断追寻出来的。本质上这和“数得到三,就数得到五,数到了五就一定数得到十”没有任何区别,扛过去第一次,就敢来下一次,过了三次五次,就敢整个生涯地坚守下去。特战的选训,其实就是设置了一连串的选择题,然后在最短时间之内留下那些每一道都选“对”了的人。组织需要选拔一些不畏艰险,敢打必胜的精兵,而一个大前提是:这些兵自己确信自己真的可以,自己有能力“不畏艰险、敢打必胜”。


从选训角度来说,既然目标是尽可能留下最多的符合标准的人,所以教官们其实是不希望大家被轻易淘汰的。他们也提供了很多激励的机会和措施:高悬的连旗;只要放弃就必须亲手埋葬旗帜的耻辱;通过考核之后请老连队领导当面归还连旗的荣誉;还有后来升起来的特种兵旗帜等等。想一想你就会发现,吴恙不仅不是“人渣”,他简直是最尊重理想最呵护尊严的人!

吴恙激励大家通过考核,他鼓励大家互相包庇,他教育大家面对主教官要团结一致去对抗。他本人和团队不断的给受训士兵们创造机会,在坚持和犹豫之间选择坚持的机会。当然每一次机会都非常的挑战,但他们制造出来的每一道困难,每一句侮辱和责骂,每一次惩罚,每一次毫不讲理,都是在强化士兵们“我坚持”,“我选择坚持”这种自主性。而通过整个选训过程的士兵,我毫不怀疑他们会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有极强的使命感、极坚韧的信念、和至高的荣誉感。

而吴恙对小坡就更是格外的照顾(甚至我都觉得他这种区别对待简直就是在作弊地帮助小坡了),用每一个他能想到的方式去刺激小坡不要放弃不要认怂。

吴恙也擦擦鞋子站起来,对我说:“你会学会的。九二七。在同一个地方,就在这,你真是和他很像。和他一样,任何困难,我都会让你们克服的。

吴恙用脚踩我的手,用力地用鞋底碾:“你以前问我为什么招你。那时为了哄你来逗你玩,现在告诉你实话。除了陆百年你以为还因为什么?真以为我看得上你吗?

吴恙暂时性地停手,凑近了对我说:“他在这落下九级伤残,你猜我怎么对他?”

“你最好让我满意,要学会讨好我,这是你留在这里的意义。九二七,如果被我踢出局,我会连带着扒了你这身军皮,而后在他转业前,我让你们再也见不到面。

效果怎么样?简直完美达到预期!!!

我心里压着许多私事,红着眼睛一个劲摇头,倒噎着气咬牙切齿:“我不会走。教官想让我滚我偏不如他的意……班长你放心,死我也要死在训练营,我死了起码能连累教官费劲给我挖坑,然后变成厉鬼,让他们后半辈子不得安宁……”

并且吴恙也并不是总会说不好听的去刺激人,而他带着几分认真来打直球的时候,不能不说这里面的激励和期待不让人心动,不让人心生向往。

可能就是因为看这两眼的时间,让吴恙觉得我是犹豫了,他突然开口问我:“学员九二七,我是不是你这辈子遇到的最大的困难?”

“你以前过得太安逸,从来也没遇到过什么挑战。在这,我给你创造了一个环境,在这里有你能靠努力就能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我觉得这是别人从没给过你的东西。

我盯着他,他看着我,我觉得他对我说话很少不是冷嘲热讽。

生存不易,机会难得,这次把握住,好吗?”


那么为了达到同样的目的,有没有更“人道”更有效率的选拔方法?我不确定。而且我本人并不是那么的排斥,一是因为这并不是针对大众的安排,既然是针对精英中的精英,那么我觉得可以在两厢情愿的前提下用一些手段制造一些人为的苦难;二是因为我相信那些生活中越是重要的东西就越不是轻易可以获得的——真正的铁血一定是经历过铁血的淬炼。

但回归到普通人的生活,我并不赞成人为的制造挑战和挫折。毕竟普通人不干一击必杀的事,而且生活本身就充满了苦难和艰辛,即使你不去主动寻找,生活也都会给你安排上的,只是踏踏实实的一关一关闯过去,就已经足够不易了。

评论(7)

热度(31)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